如何理解胡总书记关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论述 |
|
[2011/10/11 11:34:22]
|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胡总书记站在引领全党前进方向的高度,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的科学论断。现就本人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论述理解程度,谈点学习心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阶段我们国家根本任务决定的: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提出分步骤实现建设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解决)第二个目标是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本世纪初已经实现)第三个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本世纪中叶)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阶段我们国家主要矛盾决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从历史实践和现实要求上决定的: 首先,从我国历史上看,凡是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时期,都是生产力得到解放,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如:商朝“武丁中兴”;西周“成康之治”;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隋朝 “开皇之治”;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 “仁宣之治” ;清朝康乾盛世。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唐朝 “贞观之治”。太宗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其次,从横向看,美国为什么称霸世界,说白了,就是其经济实力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更多的需要自由市场,而民族解放运动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殖民地逐渐消失,从此,技术优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变得更加重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效率加速器,和核能为代表的能源助推器,这两种新型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地又是在美国,从此,美国凭借过阔的疆土,无需殖民地即可获得大量的资源,又凭借无人可及的技术优势和壁垒,称霸世界数十年。 再者,从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至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经过六十余年的基本建设,尤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际地位有所大幅度提升。所以,胡总书记强调:“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此外还须看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还很不平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一些社会腐败颓废现象,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动摇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看到主流,要识大体,要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从思想上树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在前进道路中完善管理机制,克服存在的问题。按照《七一讲话》指出的:“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二大以来提出的奋斗目标,才能走向国强民富的伟大复兴之路。 |
来源: 全清耀 [2011/10/11 11:34: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