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

如何推行商品保本保利期工作


[2007/3/8 9:22:29]

  一、充分认识推行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商品保本期,是指商品从购进到销售出去,不至于发生亏损的最长储存期限;所谓商品保利期,是指商品从购进到销售出去,能够实现目标经营利润的最长储存期限。商品在保利期内销售出去便能实现目标经营利润;虽超过保利期,但在保本期内销售出去,仍能实现一定的经营利润;在保本期截止日销售出去的没有利润,但还能够保本;超过保本期销售出去就要发生亏损,超过的时间越长,亏损也就越多。
  推行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强化核算和经商必须理财的意识,提高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克服经营盲目性;二是有利于改善库存商品结构,提高库存商品结构合理率;三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思想、观念、方法的转变,即促进企业不仅注重实物(使用价值)管理,同时也注重价值管理,由单纯的经验管理向更高层次的科学管理的转化,由具体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化,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的转化,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化;四是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是贯彻增收节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项具体措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
  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是企业业务、财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任务,不是哪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相关部门必须密切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三、纳入绩效考核,促进办法的推行
  要使企业商品保本保利期的管理坚持下去,形成一项管理制度,在经营活动中自觉执行,必须同绩效考核相结合,把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建立必要的考核检查制度,同奖惩挂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考核部门的经济效益指标中增加能够反映有关这一办法执行情况的指标,如超保本期商品占库存商品的比重,库存中实际保本商品品种率,库存结构合理率等。对盲目采购或在采购中谋取私利,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做到各类人员职责分明,有检查、有考核,逐步形成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四、开展对员工的相关知识培训
  为了便于企业领导、内部各有关部门掌握应用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办法,要对企业的采购、供应、保管、财会等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预测方法和在实际工作中懂得如何运用。

     
来源: 高辉 [2007/3/8 9:22:29]
本条消息被浏览了[932]

关闭本窗口


◎上篇信息:童装市场员工积极开展四楼改造前期工作
◎下篇信息:陶冶员工情操,建设企业文化

版权所有:华华实业